张番刘铨淼后,德云社又有老搭档要“裂穴”?网友表示看不懂
2025-03-07 21:02:37
陈永贵干了5年总理,去世后葬礼冷清,高层均未到,仅此一人送别
陈永贵曾是特殊年代农民阶层的突出代表,身为“大寨精神”的文化载体,以及当时农业发展中的一块金字招牌,他的发迹和陨落都存在着非常强烈的时代特色。从大字不识的农民到进入权力核心,再到“农民副总理”的身份转变,这位由毛泽东亲手树立的楷模,去世后却显得格外落寞。
1986年3月26日,无官一身轻的陈永贵,在疾病的折磨下走完了自己72岁的人生旅途。临终前他曾流着泪说出了最后的遗言:“我没有给他老人家丢脸!”按照他的临终嘱托,妻子和儿女将家中最后的8365元全交了党费,并为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葬礼。
这位生前荣耀至极的“农民副总理”,去世后的葬礼却十分冷清,除了来自家乡大寨的一小部分干部和家人之外,中央高层竟无一人到场送别。
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,有一位曾和陈永贵“翻脸”的人,却专程赶来送他最后一程。他在陈永贵的遗体前默默地鞠了三个躬,全程一言不发直至离开,但眼中却噙满了泪水。
陈永贵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,1914年他出生在山西昔阳的一个贫农家庭,由于当时正处于社会动荡时期,再加上天灾人祸的影响,陈永贵小时候就深刻第体会到了家庭支离破碎的痛苦。后来为了生存,他的父亲带着他来到了大寨村,此后一直定居于此地。
1948年,34岁的陈永贵在同村老党员的介绍下入党,由于他拥有一股不服输的干劲儿,以及摆脱穷根儿的决心,所以被慧眼识珠的村干部看中,至此也先掀开了陈永贵人生的新篇章。1952年,初级农业社兴起之时,陈永贵已经是村里的党支部一把手和农业社主任了。
此后,大寨村的村民在陈永贵的带领下,以战天斗地的精神打坝、造地,最终将300亩坡地改造成了水平梯田。1956年,大寨村建立高级农业社之后,陈永贵积极发动村民的生产热情,持续挖山填沟、修造梯田、改造耕地。
在陈永贵的带领下,曾经贫穷落后的大寨村旧貌换新颜,粮食亩产量直逼每亩约400公斤。有了盈余的大寨村农民们,积极向国家“交公粮”。此后,大寨村成为了昔阳县的先进集体,而陈永贵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尤其是在《山西日报》发表了大寨人的光荣事迹之后,陈永贵更是得到了山西省委的关注。
自1960年开始,陈永贵成为了山西全省农村学习的楷模,而“大寨经验”也成为了推动全省农业发展的焦点。1963年夏季,山西省遭遇了特大洪灾,在这种极度困难的前提下,陈永贵提出了“三不要”和“三不少”。
说白了就是“不要救济粮、不要救济款、不要救灾物资”;“农民口粮不少、收入不少、交公粮的数量不少”。在灾情极为严重的不利局面下,陈永贵带领大寨村民积极抢修梯田、抢种粮食,并在大灾之年取得了大丰收。当年,大寨村的亩产量达到了700公斤,并上交给国家12万公斤的粮食。
这个举动不仅受到了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的关注,而且他还将陈永贵和大寨村的事迹汇报给了毛泽东。同年,毛泽东在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,听取小组汇报时说道:“农业要靠大寨精神。”至此,陈永贵和大寨闻名全国,而他也进入了毛泽东的视线。
此后,陈永贵伴着“农业学大寨”的东风一路扶摇直上,从昔阳县委候补委员,一路做到了副总理的职位。可以说陈永贵的发迹,正符合毛泽东当年提出的要从工农阶级选拔干部的思想基调,而他也摇身一变,从农民先进典型进入了权力核心。
不过,短短5年后陈永贵便提出了辞职申请,而他递交的辞呈也在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得到批准。此后,陈永贵进入北京东郊农场任担任顾问,并于1986年因罹患癌症病逝。相比于其他副国级干部而言,陈永贵的葬礼显得十分冷清。
根据陈永贵生前的遗愿,他的葬礼本着一切从简的原则,除了家人和一些从大寨自发而来的干部之外,并没有邀请其他高官。不过,有一个人却不请自来,他就是曾经在工作上和陈永贵“翻脸”的华国锋。
华国锋在参加陈永贵的葬礼时,全程一句话都没说,只是在陈永贵的遗体前鞠了三个躬。当时,参加葬礼的人都发现了一个细节,华国锋抬起头时,他的眼中已经噙满了泪水。做完这一切之后,华国锋默默地乘车离开了,似乎这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过。
2025-03-07 21:02:37
2025-03-07 21:00:22
2025-03-07 20:58:07
2025-03-07 20:55:52
2025-03-07 20:53:38
2025-03-07 20:51:23
2025-03-07 20:49:08
2025-03-07 20:46:54
2025-03-07 20:44:39
2025-03-07 09:59:38
2025-03-07 09:57:23
2025-03-07 09:55:08
2025-03-07 09:52:53
2025-03-07 09:50:39
2025-03-07 09:48:24
2025-03-07 09:46:09
2025-03-07 09:43:56
2025-03-07 09:41:39
2025-03-07 09:39:25
2025-03-06 21:01:22